10月21日,湖南省政府印发的一份“生育支持大礼包”,让不少湖南家庭的“婚育清单”多了不少“暖心选项”——原本3天的婚假延长至20天,产假在国家规定基础上再加码,最终能休到188天;新手爸爸也能享受20天护理假,甚至产假结束后还能申请陪孩子到1岁。这份《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十条措施》,把“婚恋-生育-托育-养育-教育”的全链条需求都装进了政策里。
刚和男友订完婚的长沙姑娘小周第一反应是“太惊喜”:“之前还在愁婚假只有3天,根本不够筹备婚礼和度蜜月,现在20天刚好能去云南拍婚纱照,再回双方老家办酒,终于不用赶得像‘打仗’。”而对于职场妈妈林女士来说,更在意的是“产假后的缓冲期”——政策明确,产假期满后,只要本人申请、单位批准,可以请假至婴儿1周岁,待遇由双方协商。“我之前担心休完产假就得立刻上班,孩子才几个月离不开人,现在终于有了‘过渡期’的选项。”
除了最受关注的婚假产假,政策里的“细节温度”也不少:比如无痛分娩的椎管内麻醉纳入医保甲类,个人不用掏钱;辅助生殖技术、先兆流产治疗的医疗费用能报销,帮有生育困难的家庭减轻负担;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、子女教育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继续落实,用人单位还能从工会经费里报销职工子女的城乡居民医保费用。
针对“带孩子难”的痛点,湖南也拿出了“硬招”:新建居住区要按每千人口10个托位配托育设施,已建成的小区要补短板;机关事业单位、大型企业可以办职工普惠托育,甚至国有闲置资产能免租金给托育机构用。“以后下班就能接孩子,不用麻烦老人或者找高价托班,这才是真正的‘减负’。”家住长沙雨花区的二胎妈妈陈女士说。
还有孩子的医疗和教育保障:二三级医院都要设儿科,儿童友好医院要从“1米高度”改造,比如门诊的矮柜台、彩色墙面;义务教育阶段优先安排多子女家庭孩子同校就读,三孩家庭还能免费享受课后服务。这些配套措施,把“生得起”“养得好”的问题串成了一条线。
从鼓励婚恋的“婚假延长”,到支持生育的“产假兜底”,再到养育阶段的“托育+教育”支持,湖南这次的10条措施,其实是在给家庭“吃定心丸”——想结婚,有充足时间筹备;想生育,有医疗和假期保障;想养娃,有托育和教育配套。对于很多在“婚育路口”犹豫的人来说,这些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政策,或许就是推动他们迈出下一步的“底气”。
这份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,有效期5年。湖南各地还要把这些措施落地,比如托育设施的建设、医保报销的流程优化,都得“跟上节奏”。毕竟,只有把“纸面上的福利”变成“生活里的便利”,才能真正让“生育友好”走进每个家庭的日常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