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6日晚的全运会跳水赛场,女双10米台决赛的哨声刚落,陈芋汐和掌敏洁紧紧拥抱的画面就冲上了热搜——这对组合从预赛就占据榜首,决赛里每一跳都踩在“稳准狠”的点上,最终以绝对优势拿下冠军,无愧于“金牌组合”的称号。可赛场外的讨论里,另一个名字的热度一点都不低:全红婵。
作为东京奥运会冠军,全红婵这次搭档王伟莹出战女双10米台,预赛时以第三名晋级决赛,可今晚的决赛里,她的动作里藏着肉眼可见的克制——不是失误,是怕牵动伤口。赛后广东队教练何威仪的一句话,让不少网友红了眼:“全红婵的胫骨、踝关节都有伤,每天训练结束都疼得直咧嘴,可她从来没说过‘我不想跳了’。”
其实早在11月2日的团体赛上,全红婵的“变化”就被观众注意到了:以前瘦瘦小小的她,现在脸上多了点肉,可没人知道,这“肉”里藏着多少对抗伤病的努力。她妈妈接受采访时的话更戳心:“她进国家队后从来报喜不报忧,每个月按时给家里寄生活费,打电话就说‘妈你好好吃饭’,可我能听出她声音里的累。现在她胖了点,我反而开心——至少说明她没亏着自己。”
赛场上的全红婵还是那个跳台精灵,每一次入水都溅起最小的水花,可台下的她,要咬着牙揉一揉肿起来的脚踝,要在教练给她贴膏药时笑着说“不疼”。第五名的成绩不算耀眼,可对她来说,站在跳台上本身就是胜利——不是为了奖牌,是为了“我还能跳”的执念。
有人说全红婵“不如以前厉害了”,可懂体育的人都明白:当一个运动员带着伤病站在赛场上,她就已经赢了。陈芋汐和掌敏洁的冠军是“完美”,全红婵的第五名是“勇敢”——这届全运会的跳水赛场,不仅有金牌的光芒,更有一个16岁女孩对热爱的坚守,和藏在“不疼”背后的,最动人的倔强。
就像全红婵妈妈说的:“她永远是我的孩子。”而对观众来说,她永远是那个哪怕带着伤,也会朝着跳台迈出坚定一步的“红姐”——体育的意义,从来不是只有冠军,更是这些“咬着牙坚持”的瞬间,让我们看见人性里最亮的光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