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8日晚,《繁花》剧组的第二则声明,把前段时间闹得满城风雨的“王家卫录音事件”彻底扯下了“神秘面纱”。从9月底首次谴责“偷录行为”,到如今直指事件核心,这次剧组终于把藏在“劲爆录音”背后的真相摊开——那些让网友“炸锅”的内容,不过是原工作人员程骏年(网名“古二”)为泄私愤搞出的“小动作”。

《繁花》剧组回应王家卫录音争议

事情的起点在10月31日。当时“古二”在网络上抛出多段录音,内容足够挑动神经:王家卫跟工作人员聊唐嫣时说“她很装,明天讲戏别让她先到”;秦雯谈《流金岁月》时提到,刘诗诗粉丝抱怨“蒋南孙的台词被倪妮抢了”,怀疑是演员团队透的消息;甚至还有关于陈道明想演“爷叔”却记不住长台词的细节。这些内容像颗“”,瞬间冲上微博热搜,不少网友盯着录音里的“猛料”追问:“这是真的?王家卫真这么评价演员?”

《繁花》剧组回应王家卫录音争议

但剧组的声明直接给这些“问号”画了叉——录音不仅未经当事人同意,更存在“大量失实、蓄意剪辑和恶意解读”。更关键的是,“古二”的动机压根不是“揭露真相”:他不满剧组给予的“前期责任编辑”署名,为了出口气才把偷录的内容剪吧剪吧放出来。更离谱的是,程骏年现在长期滞留境外,连国内的司法调查都躲着。

《繁花》剧组回应王家卫录音争议

其实早在9月23日,剧组就已经发过声明,痛斥“古二”偷录主创私人对话并加工发布的行为,称其“严重侵害他人隐私,毫无职业道德”。但当时网友的注意力全被“录音内容”勾走了,没多少人在意“偷录”本身的违法性。直到这次剧组把“失实”“剪辑”“动机”全摆到台面上,不少网友才后知后觉:“未经允许偷录已经不对,还剪了内容造谣,这性质也太恶劣了。”

《繁花》剧组回应王家卫录音争议

现在网上的讨论分成了几拨:有人骂“古二”“吃相难看”,说“不管有啥矛盾,偷录都是没底线”;有人好奇“署名问题到底是怎么谈崩的?”;也有网友替剧组委屈:“好好拍个戏,碰到这种‘反咬一口’的事,也是倒了霉”;还有人盯着后续:“剧组都提交证据了,法律该怎么判?”

《繁花》剧组回应王家卫录音争议

说到底,这件事的核心从来不是“王家卫说了什么”,而是“行业里的隐私边界”和“职业道德的底线”。演员的私下评价、编剧的创作讨论,都是创作过程中的“内部交流”,就像办公室里同事的闲聊,未经允许公之于众,本身就突破了职业红线。而用“剪拼接”的方式把这些内容变成“”,更是把“维权”变成了“伤害”——既毁了主创的名誉,也让自己的职业路彻底走窄了。

现在剧组已经把证据交给了司法机关,相信用不了多久,真相会比“录音”更清楚。而对我们这些看客来说,比起追着“劲爆猛料”跑,更该想的是:当“八卦”撞上“隐私”,当“泄愤”越过“法律”,我们该站在“真相”这边,还是“热闹”那边?